畜禽糞便中含有多種成分,若未經處理而隨意堆放或直接施于農田,將可能對環境造成污染,土法發酵由于不能殺滅有害菌也不可取。糞便污染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1.空氣污染
畜禽飼料中的50%~70%的氨類物質以動物糞便形式排出3在厭氧堆積發酵時,會分解釋放出氨氣、硫化氫、甲基硫醇和三甲基胺等有毒有害氣體,這些氣體帶有酸味、臭雞蛋味、魚腥味等惡臭刺激性氣味,糞便不及時清除或清除后不能及時進行處理,臭味就會成倍增加,污染養殖場周邊大氣環境。揮發到大氣中的硫化氫還會引起酸雨,影響農作物生長和空氣質量。人類如果長期在高氨氣環境中生產生活,易引發眼結膜炎、流淚、鼻炎和氣管炎等炎癥,危害人體健康。畜禽長期處在不適宜氨氣環境下體質和免疫力變弱,易引發疾病,日增重和生產力下降。
2.水體污染
畜禽糞便中含有大量氮、磷化合物和藥物殘留物質,這些物質是空氣、水源和土壤典型污染物。未經處理的糞便,一部分氮以氨氣的形式揮發到空氣中,另一部分被氧化成硝酸鹽,或滯留于土壤表層造成土壤污染,或滲入地下水,或隨地表水流人江河,造成水體污染。被硝酸鹽污染的地下水將嚴重威脅人體健康,而這種地下水污染通常需要300年才能自然恢復。當土壤中的磷積累過多時,受雨水沖刷而溢出,隨地表徑流排人江河湖泊,導致水體富營養化,引發魚類等水生動物窒息死亡,嚴重破壞水體生態系統。
3.土壤污染
畜禽糞便對土壤有利的作用在于能夠作為肥料施用于農田,可以提高土壤抗風化和水侵蝕的能力,改變土壤的通氣和耕作條件,增加土壤有機質和有益微生物的生長,然而,過度使用未經無害化處理的糞便也會危害農作物、土壤、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質,造成土壤微孔減少,使土壤通透性降低,破壞土壤結構。施用新鮮糞便會出見燒苗現象,大量使用糞便會引起土壤中溶解鹽的積累,使土壤鹽分增高,作物生長也會受到影4向:用高濃度的糞水灌溉農田,會使作物徒長、倒伏、晚熟、減產,甚至毒害作物出現大面積腐爛。
4.生物性污染
患病或隱性帶病的畜禽會排出多種致病菌和寄生蟲卵,如大腸桿菌、沙門氏菌、雞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、禽流感和馬立克氏病毒、蛔蟲卵、毛首線蟲卵等:據化驗分析,畜禽養殖場排放的每毫升污水中平均含33萬個大腸桿菌和66萬個腸球菌;沉淀池內每升污水中蛔蟲卵和毛首線蟲卵分別高達193.3×106個。如不適當處理,不僅會造成大量蚊蟲孳生,而且還會成為傳染源,造成疫病傳播,影響人類和畜禽健康。經過無害化處理后,糞便中的多種成分能轉變成植物生長需要的養分,成為有用的資源。糞便中氮、磷等含量與飼料養分代謝有關,廢水量受生產管理環節因素的影響,因此,
畜禽糞便處理利用應綜合考慮糞便的來源、影響因素、利用價值以及處理成本等,要基于源頭減排、預防為主、種養結合、利用優先、因地制宜、合理選擇、全面考慮、統籌兼顧的思路選擇適當的處理利用方法。
附帶有機肥除臭系統的整套肥料設備發貨圖